l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山东金宇信息科技集团党支部举办了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公司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定期转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学习文章,本期重点围绕“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源包》。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立足工作岗位,主动担当作为,不折不扣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奋力书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特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三个“更加注重”,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及其方法论的系统总结,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方法论上的鲜明特征。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唯有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改革才能方向明确、路线清晰、行稳致远,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全文】
02
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社会政策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政府‘有形之手’”,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全文】
03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文】
04
提升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意味着党中央将进一步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实现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预期目标。数据要素是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衍生的核心资源,应重点围绕市场规范化、区域协同化、产业赋能化、技术突破化等改革举措,逐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效发挥其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作用。【全文】
05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彰显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文】
06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建成教育强国,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贯彻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动力。
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需要认识、尊重和顺应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文】
07
以科创走廊为纽带,促京津冀协同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对标新形势新要求,京津冀应以建设科创走廊作为抓手,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广度、深度和效能,提升协同创新能级,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经过十年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治、医疗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京津冀协同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第二个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心要从“破藩篱”转到“强产业”“优生态”“谋共享”上,而建设科创走廊是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的重要抓手。【全文】
08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度广泛应用,已成为重构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的关键路径,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全文】
来源: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山东金宇信息科技集团
让城市与交通更智能、更安全